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yè)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泉臺交流 > 正文
永臺南音交流佳話
發(fā)布時間:2013-05-22 來源:泉州晚報

  泉州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文化的“活化石”。近年在永春城南古墓發(fā)現的“樂舞伎磚雕”,經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原館長王連茂研究員考證,認為應為五代之物,為泉州南音文化史增添了具體的物證。

  早在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南音就隨之傳入臺灣。南音(臺灣習稱南管)是海峽兩岸人民都十分喜愛的傳統(tǒng)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其中,永春籍的三位南音名師——林庶煙、余承堯和林素梅,為兩岸南音交流譜寫了一段段佳話。

  林庶煙(1890-1967),諱綱瓊,字庶煙,號書軒仙,是永春縣蓬壺鎮(zhèn)美中村人,蓬壺人習慣稱他“庶煙瓊”。他從小家境貧寒,只讀過幾年私塾,拜同鄉(xiāng)南音名師林來儀為師。林庶煙聰慧過人,過目不忘,努力學藝,精通指、譜、曲,咸習琴、管、弦,尤擅琵琶、三弦。他早年在廈門謀生,因其南音技藝精湛,且為人恭謙,品德高尚,很多臺灣客人慕名到廈門向他求教。1912-1918年間,因其兄長在臺經商,林庶煙三次前往臺灣謀求發(fā)展。當時臺灣有不少南安、晉江、安溪浮槎過海的先民,帶去傳統(tǒng)南音,并完好保存下來。林庶煙不惜折節(jié)相交,得到當地南管名師厚愛,傾囊相授,使他的技藝日臻化境。林庶煙從臺灣返回故里后,仍以開館授藝為業(yè),曾任蓬壺國樂社社長兼教師,授徒數百,遍及閩南諸縣,眾所欽仰,譽之為“國樂名師”。1958年,林庶煙曾參加全省匯演,他演奏的“三不和”、“四不應”高難度琵琶曲榮獲二等獎,并由省電臺錄音,向閩臺廣播。

  由于歷史原因,閩臺兩地南音文化交流被隔斷數十年。20世紀80年代,臺灣南音界與閩南祖籍地的聯系才漸趨恢復,并涌現了不少為傳承漢唐雅樂、積極推動兩岸南音交流的名家。其中,原籍永春的臺灣藝海奇人余承堯先生堪稱佼佼者。

  余承堯,1898年出生于永春縣桃城鎮(zhèn)洋上村,是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堂叔。他少時家貧,19歲時即離鄉(xiāng)從戎,官至國民黨中將,后又解甲從商。但他的人生建樹并不在沙場、商場,而是淋漓盡致地展示在藝術才干上。他十分鐘情詩詞、書法、繪畫與琴棋,其中最喜愛的則是南音。他晚年常常慨嘆:斗轉星移,往事如云如煙,而故鄉(xiāng)的南曲卻能使海外游子魂縈夢牽、難以忘懷。

  1926年余承堯留日讀書,得識家鄉(xiāng)閩南古樂遠播日本,頓生無限感慨,后竟畢其一生心力撲在南音文化事業(yè)上。余老認為,南音是華夏傳統(tǒng)禮樂文化、國粹瑰寶,應予很好繼承與弘揚。為此,他博采兼收眾家學說,以翔實的歷史資料,撰文發(fā)表《泉州古樂》,論證福建南音承襲并發(fā)展“漢唐樂府”,并隨鄭成功復臺而入臺等理論觀點。1982年臺灣南管古樂首次在巴黎演奏,余老夜不能寐,喜不自勝地賦詩稱贊“由來此調千古絕”、“故鄉(xiāng)清音故鄉(xiāng)情”。

  1983年臺北市成立“漢唐樂府”,余承堯與創(chuàng)辦人陳美娥小姐相識,喜遇知音,遂授其樂理并收為義女。不久,余承堯被“漢唐樂府”聘為永久名譽會長,并為“漢唐樂府南管梨園戲研究學會”舉辦書法義賣。從此他與陳美娥為倡導與光大南管雅樂而不遺余力。1989年,年逾90高齡的余老由陳美娥陪同,回到闊別40余載的永春故鄉(xiāng),并到廈門、泉州等地進行訪問,又率“漢唐樂府”赴京與中央民族樂團同臺演出,肇開海峽兩岸藝術文化團體交流的先河。

  1993年余承堯先生仙逝于廈門。“漢唐樂府”為紀念余承堯先生數十載如一日的鼎力支持,特在臺北市畫廊舉辦“余承堯收藏展”,并書聯稱頌余老先生的一生“似詩般行云流水,如畫般風雅絕倫”。

  繼余承堯先生之后,穿梭于海峽兩岸、為兩地南音弦友穿針引線、溝通聯誼者,則有后起之秀林素梅女士。

  林素梅,字子馨,祖籍永春蓬壺,生于馬來西亞,定居在臺灣。她兒時就十分聰慧,富有音樂藝術天賦,8歲開始學笛,11歲加入馬來西亞巴生永春公所及巴生雪蘭莪同安會館南音社,先后從師學習唱曲及各種樂器,打下了扎實的南音唱腔及藝術表演功底。同時,她亦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1989年赴臺,就讀臺北國立師范大學國文系,精研中國戲曲及南管音樂理論,專攻南管簫弦之潤腔規(guī)則及演奏藝術。她得到有“琵琶圣手”之譽的臺灣南音名師卓圣翔先生(原籍南安石井)的教導雕琢,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成為集南音演奏、演唱、教學、研究、編著、主持、講解、導演為一身的南音專家。撰有《南管曲牌大全》、《南管指譜詳析》等作品,并在“泉州南音學術研討會”、“新加坡新世界弘揚南音研討會”發(fā)表過論文?,F為專職南管音樂的文化工作者,擔任臺北市兩岸南管音樂推廣協會理事長、臺北市松山奉天宮南樂團藝術指導、高雄市串門南樂團副團長兼音樂指導、鄉(xiāng)音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福建南音網總策劃,并被漳州師院南音學會聘為名譽教授。

  近年來林素梅在為弘揚與傳播南音古樂上做了不少饒有意義的工作。她將大家熟悉的唐詩宋詞作為南音的主要內容,再由卓圣翔根據每一首詩詞的意境來譜曲。至今已推出3套《唐詩宋詞南管唱》,每套收錄16首詩詞,均由林素梅演唱并錄音。為了達到推廣與普及“古樂傳新聲”的目的,她先后在南京、北京、臺北等地舉辦“中華詩詞昆曲南管演唱會”、“唐詩宋詞南管演唱會”,并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多次進行南管音樂巡回演出。每次的演唱會她都不辭辛苦,擔綱主唱或領唱。

  2007年12月2日,林素梅又在廈門參與策劃一次高規(guī)格的“閩臺南音藝術交流研討會暨交流演唱會”。許多有關專家欣然前往,共同探討如何讓古音樂“活化石”重煥生機。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臺灣政界名人馬英九、王金平以及臺北市長郝龍斌為研討會題字。研討會上林素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希望在閩南地區(qū)物色優(yōu)秀的南音苗子,演唱錄制她和卓圣翔最新創(chuàng)作的200首唐詩宋詞南樂曲,讓南音走出低谷,邁向新生。她很看好閩南的南音土壤,稱“這里唱功好的人比臺灣多”。

  對于其先祖曾生活過的永春,林素梅更是懷有深厚的感情。她是蓬壺美山林氏“馨房”的后裔,其父母為了使她不忘根在大陸,特地為她表字“子馨”。2007年9月,林素梅專程來到永春蓬壺尋根謁祖,并光臨蓬壺南音研究社拜館。她衣著簡潔,平易近人,與蓬壺南音社諸同仁切磋技藝和聯歡,十分投入與融洽,得到當地政府和弦友的熱情歡迎與接待。2008年2月10日和2月28日,卓圣翔與林素梅又相伴來永春蓬壺拜館聯歡,交流技藝,并向永春弦友傳授他們新創(chuàng)作的唐宋詩詞南曲。林素梅還再三邀請永春弦友赴臺交流與聯誼。

  悠悠漢唐樂府,裊裊清曲鄉(xiāng)音。衷心祝愿南音這朵奇葩開得更加芳馨與鮮妍,海峽兩岸南音交流活動更加活躍與和諧!

[責任編輯:潘瀟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