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yè)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閩南建筑 > 正文
“九十九間” 重現(xiàn)昔日美景
發(fā)布時間:2013-05-22 來源:泉州網-東南早報

  住過40多戶

  當過私塾和小學

  住戶鄭福海告訴記者,鄭運錦去世后,中憲第作為家產分給后代子孫傳承,居住人口越來越多,大宅儼然成了一個小村莊。新中國成立后,一度有40多戶人居住其間。直到上世紀末,一些發(fā)家致富的人逐漸搬出老宅。

  “如今真正居住的鄭氏子孫只有4戶,大部分是老人。”鄭福海說,其他房間已出租給外人。

  大宅西側的護厝“演武廳”、書院一度成為石井的“文化中心”。“民國以前,護厝就沒人居住了。”鄭新新說,后來書院和演武廳被改成了私塾。新中國成立后,一度荒廢的私塾成了石井鎮(zhèn)的小學,最高峰時師生有數(shù)千人之多,鄭新新就是其中的學員。大概是在1975年,小學外遷,一位從新疆搬來的鄭氏子孫入住護厝。

  搶修文物

  重現(xiàn)昔日美景

  經過歲月無情的洗禮,中憲第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去年6月,大門上方檐頂突然塌落,砸下局部木構件與磚瓦,后經文物部門緊急搶修才恢復原貌。目前,梳妝樓、月亮泉、假山已不復存在。

  作為閩臺文化的重要文物,幾個月前,當?shù)卣鲑Y對中憲第進行重修,當年富有韻味的精美建筑也一一重現(xiàn)。

  曲橋的石頭曾被拆去建造廁所和廚房等,這些建筑后因屬于違建也被拆掉。為盡量恢復原貌,鄭新新等人找回了這些石頭,重新建造曲橋的護欄。如今,曲橋下的池塘碧波蕩漾。“不久以后,月亮泉等美景也會一一恢復。”鄭新新說。

  如今,中憲第已是省重點保護文物,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從去年開始,中憲第正式啟動申請國保級文物的程序,目前相關材料已經逐級上交。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