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chǎn)業(yè)網(wǎng)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新聞資訊 > 正文
閩南文化世界流傳 31件海外藏品抵達泉州參展
發(fā)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wǎng)-泉州晚報

  外國書籍寫有閩南語發(fā)音詞匯

  “CHAU MAH CHOON CHIU”,這是上世紀初新加坡土生華人翻譯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走馬春秋》封面上的字眼,懂得閩南語的人若拼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走馬春秋”四字的閩南語發(fā)音。

  同樣的,這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上世紀初新加坡土生華人翻譯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一支梅平山賊》封面上。

  呂世聰稱,除了封面上,有一些重要的人名如果不能翻譯成當?shù)卣Z言,也都是用英文字母拼出其閩南語發(fā)音。此外,歷史小說《平閩十八洞》等書籍在新加坡等華人一帶遷居出去的地方印刷,足以說明這是為了滿足在外游子的閱讀需要。

  一本1960年在馬六甲一帶出版發(fā)行的《李載鸞拳術》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該書介紹,李載鸞是閩南永春太平大新厝人,名震南洋群島國術家。“閩南人外出后竟在外國教授起了永春五祖拳,說明閩南人把愛拼敢贏的精神也帶了出去。”陳建中這樣認為。

  “媽祖”有了“番臉婆”形象

  征集到的展品中,上世紀初印有英文店號的“天公金印版”、上世紀初在新加坡制造的中壇元帥符咒印版、收自馬來西亞慈云閣的清末時期的雙面雕簽文印版也紛紛亮相。此外,還有閩南人遷移或出洋時帶出去的清代時期的廣澤尊王香火盒和保生大帝香火盒子。陳建中認為,這些都說明了閩南人外出時,把宗教信仰也帶了出去,并在當?shù)丶右詡鞑チ鱾鳌?/p>

  不過,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媽祖”的“番臉婆”形象。呂世聰說,閩南人外出到東南亞一帶后,把祖籍的信仰也一起帶了出去,而這些信仰又影響到了當?shù)厝?,以至?ldquo;媽祖”到了海外后,就有了當?shù)厝说男旅婵住?/p>

  功夫茶文化海外發(fā)揚

  呂世聰說,在新加坡一安溪人經(jīng)營的茶葉店里,他征集到幾件茶具,說明閩南功夫茶文化也在當?shù)氐靡詡鞑ァ?/p>

  據(jù)商家介紹,其祖宗大約是在上世紀初遷移至新加坡的,此后,他們家就一直在當?shù)亟?jīng)營茶葉。為了促銷,他從宜興定制了茶壺,從潮州定做了錫制茶罐,從香港定制了錫制茶盤,組成了整套茶具贈送給買茶的人。

  (來源: 泉州網(wǎng)-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