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旭儒團隊設(shè)計的文案簡明又風趣
團隊討論腳本的設(shè)計問題
昨日,微信上一篇《極簡刺桐海絲史》成了“網(wǎng)紅”,詼諧的語言,生動趣味的圖畫,帶著眾多讀者玩了一次“穿越”,縱覽刺桐城海絲文明“發(fā)家史”。
這篇主題突出、亮點頗多的刺桐海絲史,是由一群文史界外的非專業(yè)人士摸索多月創(chuàng)作而成的,他們希望通過這種獨辟蹊徑、通俗貼切的形式,向大眾展示泉州海絲魅力,也進一步增進多元文化的思想碰撞,為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預熱。
門外漢“啃”文史 只為講好海絲故事
“還沒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時,我們對泉州海絲文化,真只是了解皮毛。” 該文案的創(chuàng)意設(shè)計師傅旭儒是泉州一名土生土長的“80后”,他說,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原是為了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預熱。
在探討創(chuàng)意時,主創(chuàng)人員希望,能用一種方式綜合地介紹泉州海絲文化,但同時又能讓大眾所接受。在對要描繪“刺桐海絲史”達成共識時,大家也是誠惶誠恐:歷史是嚴肅的,但不能胡謅。
傅旭儒是“80后”,林憶香、陳明真等團隊成員都是“90后”,歷史知識確實匱乏,為此,就得先查找資料,多看書。
1個多月時間里,大家四處搜羅《八閩通志》《蒲壽庚考》《泉州文史研究》等相關(guān)史書,還有《光明之城》《馬可·波羅游記》等中外名著。在閱讀大量的史料后,泉州的海絲文化發(fā)展在他們腦中有了模樣。
“不同書籍,對個別歷史的記載還是有出入的,我們需要客觀呈現(xiàn)。”傅旭儒說,對歷史,他們不能面面俱到,唯有抓點,而且是史料中大致認同的方面,幾易其稿后,最終的文案腳本才出爐。
巧用流行元素 既風趣又不失客觀
介紹文字出來了,怎么用圖畫來生動呈現(xiàn),又是另一個難題。
文案的最終目的是要讓網(wǎng)友看得下去,并喜歡。所以傅旭儒絞盡腦汁,將時下的一些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如:在開頭講到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時,運用了朋友圈的表現(xiàn)形式;借用“中國好聲音”來創(chuàng)作“刺桐好聲音”點出南音發(fā)展等等。
當然,有些介紹要用圖畫呈現(xiàn)也犯難,如刺桐港繁榮時關(guān)稅征收的問題,史書上的記載讀上去還有些拗口。大家就想到以“小明運貨”的比喻形式來解釋,就簡潔明了多了。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泉州的宗教融合是一定要提的,傅旭儒認為宗教還需保有嚴肅和莊重,就以相關(guān)真實照片來臨摹出多處宗教遺跡的形象。
想法有了,整個文案漫畫創(chuàng)作初稿花費一周多時間出爐,之后多次調(diào)整修改。
獲文史專家肯定 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千年歷史一文概之,主創(chuàng)人員也怕有所偏頗,誤導人們。他們還特意將文案拿給泉州文史專家楊清江審閱??傮w上都得到了楊老的肯定,只是在清凈寺的年份上提前了一些。而對這篇文案的文風,楊老覺得通俗易懂。
“能在泉州朋友圈里‘火’起來,也是我們所希望的。”傅旭儒說,泉州海絲文化是從五代一直到清代,跨度漫長的歷史,他們從中帶出一些點,體現(xiàn)出泉州港的輝煌,泉州海絲文化的亮點。
“對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一直存在爭議,我們只是引述他游記中的講述,不做評論。”傅旭儒說,此次文案創(chuàng)作,成員們對一些史料的了解還不夠透徹,知識儲備與相關(guān)能力也有所欠缺,大家只是想起一個“拋磚引玉”的效果,讓大家更想了解泉州,喜歡泉州。
大眾看得歡喜 提升古城徒步熱度
泉州市古城辦副主任黃團峰介紹,此次的宣傳文案,是與古城辦合作的泉州一家文化發(fā)展公司創(chuàng)作的,也是為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做好前期宣傳。
黃團峰表示,文案結(jié)合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講述刺桐海絲歷史故事,內(nèi)容簡潔,但主題突出,語言生動,海絲元素突出,是推介泉州很不錯的一種嘗試。這也能讓原只對泉州海絲文化略知一二的年輕人,有更多的認識和深入了解的興趣,也對即將舉行的古城徒步活動有更多的關(guān)注。
黃團峰說,本屆古城徒步相比前兩屆,在保留好的形式的同時,也會融入更多關(guān)于閩南文化、非物質(zhì)傳承等元素,還會借助高科技手段,讓活動更加精彩。
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