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進一家略帶文藝氣息的店鋪,你或許不難發(fā)現,店內的櫥窗上總是會擺放一些精致的藤鐵裝飾。乍看這些擺件,不過是由冰冷的藤木或鐵條拼接纏繞而成,樣式雖樸素簡單,略帶小清新的風格,卻給人帶來莫名的愉悅感。
事實上,這不過是藤鐵工藝的一個縮影。新穎的家具、古典的壁畫、特色的飾品、生動的模型……曲折的藤木,冰冷的鐵條,貌似再簡單不過的原材料,經過藤鐵工匠們一番巧奪天工的設計與別出心裁的制作之后,卻煥發(fā)出了別樣的藝術光彩。
創(chuàng)作中的吳美珠
作品《含苞欲放》
指尖魔術 千年底蘊
說起藤鐵工藝技藝的歷史,便不得不提泉州安溪。這里除了常年彌漫著鐵觀音悠遠的茶香之外,更有著“中國藤鐵工藝之鄉(xiāng)”的美譽。追溯歷史,安溪藤鐵工藝擁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據《五代初建安溪縣志》記載,古代的時候,安溪人“荷畚執(zhí)筐,為安職業(yè)”,編織技藝已經成了一種重要的謀生手藝。而在《泉州府志》中,亦有記載:五代越王錢弘幕僚黃夷簡,于北宋統(tǒng)一中原時,退隱安溪,其山居詩中有“春山幾焙茗旗香”之句。這說明距今1057年前,安溪便有了“執(zhí)筐、焙茗”等竹制品。
“竹藤編技藝真正意義上廣泛普及應該是到了宋元時期。”藤鐵工藝大師吳美珠告訴記者。據史料記載,這個時期,安溪竹藤編基本上是承襲了唐代的編織法。無論是普通的農具、茶具還是生活用具中都能夠看到藤編技藝的影子,可以說,在這個時期,使用竹藤編技藝已經是相當普遍了。明清時期,在安溪,從事竹藤編的手藝人數量更是不斷增多,制作工藝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到了晚清及民國時期,安溪竹藤編多散見于內安溪農村的家庭副業(yè),篾貨上圩市交易,或請師傅上門編織,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時竹藤編已經成了頗受當時社會認可的一種普通職業(yè)。上世紀70年代,安溪尚卿公社先后創(chuàng)辦竹編車間、竹編工藝廠,1983年尚卿竹編工藝廠生產的竹藤工藝品,有六大種類40多個花色品種。時至今日,安溪“竹藤編”這一擁有千年底蘊的古老技藝,被譽為“指尖上的魔幻藝術”,兼具實用性與工藝美,并于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造物有靈 欲罷不能
在吳美珠的藤鐵工藝展覽室內,整齊地擺放著一件件精致典雅、古韻十足的手工藤鐵工藝作品,看似隨性簡單,卻頗有一種生活美學空間的味道。這些工藝作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件,比如花瓶、花籃、燭臺、書架、玩偶、筆筒、擺件等等,唯一不同的是,它們是由鐵條弧度和藤木曲線勾勒而成,散發(fā)著濃郁的抽象藝術之美,別有一番韻味。
這些工藝藤鐵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便是吳美珠。正是她用藝術家的靈感與勤奮,賦予了冰冷的鐵條和曲折的藤木完整的藝術生命,并將它們融入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之中,成為一道獨特的亮色。
回憶起自己是如何和藤鐵工藝結下不解之緣時,吳美珠的記憶回到了自己童年時期。“在我很小的時候,有個姐姐在工藝品廠。那時候,我經常跟她去廠里,跟她學著疊一些簡單的小玩意兒,當時,不過是覺得很好玩。”吳美珠回憶說,當時,制作這些工藝品的原材料,有芒心、龍須藤、咸草、甘蔗葉、玉米皮等,基本上都是當地村民就地取材,直接從山上采摘來的。
雖然當時條件簡陋,但這段童年的經歷,讓吳美珠熱愛上了手工工藝品制作。直到上學之后,盡管課業(yè)繁忙,但吳美珠還是會每天抽出閑暇時間制作一些簡單的手工工藝品。“用一根藤條編出一個小動物或者其他小物件的時候,在我看來,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仿佛自己如同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一樣,能夠用雙手賦予萬物生命。這種滿足感和成就感,真是讓我欲罷不能。”吳美珠說。正是因為內心對于藤編的熱愛,吳美珠從學校畢業(yè)之后,盡管曾當過老師、設計師、廠長,最終還是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安溪尚卿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繼續(xù)著自己與藤鐵工藝的特殊緣分。
作品《生機勃勃》
作品《家的味道》
與時俱進 實用為美
“這件作品的名字叫作《含苞欲放》。在用途上,它其實是一個藤編織提袋——這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僅十分常見、運用廣泛而且環(huán)保實用的物件。這個手提編織提袋外形看上去,就好像是花朵將開而未開時的樣子,讓人懷有期待。通過這件作品,我其實想表達的主題是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吳美珠介紹道?!逗拧纷髌吩煨托路f,結構緊密,并配以獨具閩南特色的染布,既美觀又實用。
“這件名為《人生》的作品則是鐵編的一個大魔方。之所以取名為《人生》,其實我是想要借此來表達自己對于人生的一種感悟和理解。人生就如同魔方一樣變幻莫測,而魔方上貼滿了各種‘喜怒哀樂’的表情包,則象征著人生各種不同的經歷。人生重在經歷,只有經歷了,才能理解它的真諦和意義。”吳美珠說。
安溪竹藤編技藝,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藤編手工藝人巧奪天工、技藝精湛,一直以來深受世人認可。歷經了千年的傳承,如今這一古老技藝與時俱進,緊隨社會潮流,已不斷地融入新的審美理念,日臻成熟。如今,安溪藤鐵工藝產業(yè)在原先竹藤手工技藝的基礎上融入了鐵、陶瓷、樹脂、玻璃、塑料等其他元素,不斷地研發(fā)出各式各樣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并存的工藝產品。“我認為,未來的發(fā)展中,藤編工藝應更注重挖掘豐富的閩南本土文化特色元素,將工藝之美更完美地與實用之美相融合,更好地滿足尋常百姓日常生活美學體驗。”吳美珠說。
藤鐵制作技藝工藝流程
步驟一:構思
根據具體的需要,尋找相關資料,確定所創(chuàng)作的主題。
步驟二:選材
安溪竹藤編的主要原料有毛竹、海南藤、龍須藤或本地山藤、貓兒藤和部分木料以及各色染色料、醇酸清油等。
步驟三:編織
這一步驟是竹藤編工藝品成型的主要工藝流程。編織,是在兩個方向垂直的編織材料間相互作挑和壓的交織中完成的,縱向的線條稱為“經”,橫向的線條稱為“緯”,由此引申出變化多端的編織花樣。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劉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