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美國人利用泉州食材烹煮美國家鄉(xiāng)菜(Adam Loomis 供圖)
Adam Loomis用泉州食材做了費城芝士牛肉餃子 (Adam Loomis 供圖)
Adam Loomis用中國蔬菜和玉米面做的玉米片(Adam Loomis 供圖)
小杜利用線上平臺分享閩南菜做法(士奇 截圖)
在美國留學的泉州學生利用線上平臺分享蚵仔煎做法(士奇 截圖)
11月1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出席亞太經(jīng)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后乘專機回到北京。中美元首會晤期間,美方公布的宴會菜單中有“餃子、炒飯、西藍花”等菜品,貼近中方的口味。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在中美建交后的40多年中,兩國民間交流合作頻繁密切,范圍覆蓋諸多領域,尤其是在兩國文化交流的大潮中,飲食文化逐漸受到關注,成為中美兩國人民溝通交往的重要紐帶之一。
在異國風味的碰撞里,在入鄉(xiāng)隨俗的交流中,美食,不僅為中美兩國人民帶來豐富的味蕾體驗,推動了兩國文化的交流互鑒,也突破了語言、地域、文化的差異,推動了兩國人民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認知,為兩國民間友好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帶著鄉(xiāng)愁的美食 搭起友誼的橋梁
蚵仔煎、鹵肉飯、燒肉粽、面線糊……這些泉州人熟悉的傳統(tǒng)食物,近兩年來被一位正在美國紐約留學的泉州青年小杜搬上線上平臺。從食材的選擇,到詳細的烹法,他通過多個名為“紐約的杜師傅”的賬號,在多個社交平臺上分享閩南菜做法視頻,不但吸引了130多萬中外粉絲“打卡”關注、得到數(shù)百萬點贊,也收獲了眾多外國粉絲關于“初識閩南菜”的趣味留言。“分享家鄉(xiāng)菜食譜的初衷,不單是想借做菜來排解鄉(xiāng)愁,還有一個目的是,試試用美國當?shù)爻胁少彽氖巢淖龀鲋袊兜赖氖澄铩?rdquo;在小杜看來,雖然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卻能在當?shù)靥缘讲簧龠m合做家鄉(xiāng)菜的食材,譬如到位于紐約布魯克林區(qū)八大道的市場時,新鮮剝殼的海蠣就令他眼前一亮。煮成海蠣煎,再佐上自己從泉州帶過去的辣椒醬,一口入腹,小杜笑言,好似借著味蕾回到了家鄉(xiāng),甚是驚喜。
和小杜一樣喜歡就地取材烹煮家鄉(xiāng)菜的,還有已經(jīng)在美國普林斯頓定居超過30年的莊少彬。“對于身在他鄉(xiāng)的泉州人來說,帶有閩南風味的特色美食,既是一個情感的寄托、對鄉(xiāng)愁的慰藉,也是向外國友人推介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載體。”從帶有傳統(tǒng)風味的咸飯、醋肉,到依照“古早”做法烹煮的鹵面,再到改良創(chuàng)新的浮粿、匯集什錦食材的四果湯……莊少彬不只想家時才會做家鄉(xiāng)菜,與美國友人們的聚會上,他也常常“露上一手”。除了讓美國友人們在舌尖上“領略”獨屬家鄉(xiāng)泉州的美味,他還會耐心向美國朋友們逐一介紹各種食物的原材料、制作方式、食用方法以及背后的文化意涵。
以食為媒,以食會友。5年前,剛在美國舊金山開啟新工作的泉州人遠力,偶然將母親在元宵節(jié)自制的元宵丸帶到公司,與美國當?shù)氐耐聜兎窒砗?,獲得了無數(shù)好評。“在跨文化的交流中,美食往往成為重要的媒介,它能迅速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此后每逢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遠力便經(jīng)常帶一些特色的泉州應節(jié)美食與美國友人們分享。在共享各種時令文化特色美食,不斷加深彼此深情厚誼的過程中,遠力欣喜地發(fā)現(xiàn),身邊不少美國朋友對閩南傳統(tǒng)飲食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美國朋友還趁假期前往中國,特地將福建納入行程,只為嘗嘗他口中地道的閩南風味。
融合美食無國界 舌尖品味有共鳴
在泉州五中,有一位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名叫Adam Loomis(亞當·盧米斯)。他來自美國費城,卻對福建有著深厚的感情。
帽子、圍裙、口罩,初見Adam Loomis,他以一副“廚師”打扮亮相。“我來福建當老師已經(jīng)8年多了,喜歡將中國菜和西餐結(jié)合成新的食譜。”Adam Loomis一邊介紹一邊雙手熟練地包起了餃子,“我現(xiàn)在做的芝士牛肉餃子,用的是傳統(tǒng)餃子皮,以及本地的牛肉、洋蔥等食材調(diào)成的餡。”一手拿起餃子皮,一手拿勺放肉餡,再鋪上一小塊芝士,雙手捏幾下,月牙形的餃子就做出來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Adam Loomis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福建的沙茶面、滿煎糕、炸春卷等美食。在福建,每當Adam Loomis想念家鄉(xiāng)美食時,便自己做比薩、墨西哥法吉塔、美國燒烤、自制漢堡、費城奶酪牛排三明治來招待福建朋友。一說到美食,Adam Loomis激動地指了指家里陽臺上的草藥園,他說:“我的女朋友是泉州人,她會教我在菜肴中加入一些草藥。在做美式中餐‘曹將軍的雞肉’時,我會用上本地的草藥、香料來調(diào)醬汁,還會將紅薯粉拌入雞肉中。因為美食,我在福建交了很多好朋友。”一年前,Adam Loomis還將自己在泉州做各類美食的視頻上傳到Y(jié)ouTube,讓更多外國友人看到福建美食,了解中國美食文化。
美食無國界,舌尖有共鳴。來福建已近10年的MJames(詹姆斯),而今已經(jīng)能說上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說:“我最喜歡福建的咸飯,加上一點花生,再配上牛排,簡直太美味了!本來我吃主食,都不怎么愛配湯,但福建的牛肚湯我特別喜歡。”
“我知道閩菜是中國傳統(tǒng)八大菜系之一,菜品口味非常豐富。”不僅如此,MJames還把家鄉(xiāng)和中國的飲食文化進行了深入對比。“美國有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營養(yǎng)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zhì)等等,而福建飲食是注重味道的。兩者在原料、口味和烹調(diào)方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中式烹飪包括炒、煎、炸等多種方法,做出的菜肴五花八門,美國在烹飪方式上就較為固定和單一。”閩菜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口感,還體現(xiàn)于文化內(nèi)涵中。閩菜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福建的歷史、地理、風俗等多種元素。“在福建生活得越久,我越喜歡這里的人們。”
中美飲食見包容 兩國人文有交融
兩國的美食“饕餮”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共同展示蘊含中國以及美國歷史文化的美食。正是通過這樣的交流,兩國的美食文化生生不息,為中美關系發(fā)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暖意。
地域飲食文化的形成與當?shù)氐乃?、物產(chǎn)、民俗、宗教等因素都有極大關系。泉州市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執(zhí)行會長劉樹文表示:“福建與美國的飲食文化都有包容互鑒的特征,究其深層次的原因,與兩地人民骨子里相似的性情有著極大的關系,福建人與美國人都有敢闖、敢拼、敢為天下先的豪情。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兩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正朝著多元包容的方向發(fā)展。在當今的美國,炒面、宮保雞丁等中餐和比薩、漢堡等大眾食品一樣,成為美國人餐桌的???。泉州人的飲食習慣也受到美式快餐文化的影響,比如,早餐吃面包喝牛奶這種既營養(yǎng)又方便的搭配受到大部分人的歡迎。”
中美飲食文化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彼此之間有著深遠的影響。從美洲引入的玉米、南瓜、番薯等根莖類食物,大大豐富了中國主食的種類。如今,閩菜與美國餐飲的交集更多體現(xiàn)在:眾多華人華僑在美國留學、商務、定居期間,用當?shù)氐氖巢?,結(jié)合閩菜的烹飪方式,如蒸、炒、煎、汆、鹵等閩菜常用的做法或工具,進行烹飪,形成了融合菜。
“美食擁有強大的力量,它可以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團結(jié)起來、促進對話。”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汪京強表示,中美兩國人民結(jié)合當?shù)靥厣?,做出的芝士排骨?ldquo;曹將軍的雞肉”等融合菜便是生動的體現(xiàn)。兩地美食不僅在食材、技術、調(diào)味方面相互融合,在飲食習慣、審美方面也有融合的地方,比如,美式餐飲服務,給閩菜的餐飲服務帶來簡約風格的影響;美國人也喜歡佛跳墻的菜式味道,搭配德化陶瓷藝術餐具,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兩國人民包容互通的共性。
相關鏈接
“通過胃來贏得心”
各國推動“美食外交”
《經(jīng)濟學人》雜志在2002年首次提出了“美食外交”這個詞,用來描述所謂的“全球泰”行動。泰國政府在2002年推出這套方案,目標是將全球的泰式餐廳數(shù)量從5500家增加到8000家。
許多國家采取了類似策略。2009年,韓國糧食、農(nóng)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部聯(lián)合文化體育觀光部發(fā)起了“韓國美食走向世界”運動。在私營企業(yè)的支持下,借助新成立的韓國食品基金會,韓國政府希望繼韓劇、韓國電影及韓流音樂之后,通過韓餐再掀一波全球性的韓國文化熱潮。
盡管美食外交近來才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泛開展,但它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歷史上,美食在國家間的官方會晤、談判和文化交流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認為“餐桌外交”是在與國際決策者的討論中展示實力和影響力的核心工具。1972年,美國總統(tǒng)理查德·尼克松在與中國總理周恩來共進晚餐時使用了筷子吃飯——這在當時的西方人中是一項極為罕見的技能。據(jù)稱,自從訪華之事決定后,尼克松和夫人就開始在家里練習如何用筷子。
近年來,作為美食外交的一種形式,一個展示民族菜肴的國際新平臺出現(xiàn)了。應一些希望本國烹飪方式得到認可和重視的國家的請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拓展了其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將范圍擴大到農(nóng)業(yè)耕作、食品制作和美食傳統(tǒng)。2010年,聯(lián)合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納入了首批3個與食物有關的傳統(tǒng):法國菜、地中海飲食和傳統(tǒng)墨西哥菜肴。2020年入選的包括馬耳他的il-Ftira酸面包和新加坡的食閣文化等。2021年新增的包括海地的久慕湯和意大利的采松露傳統(tǒng),而2022年的新晉條目則是烏克蘭的羅宋湯。2013年,韓國的越冬辛奇腌制方法成功入選該名錄。然而,整個朝鮮半島都有制作泡菜的傳統(tǒng),這令教科文組織把朝鮮的泡菜制作方法也列入了名錄。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