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廣西南寧,依舊是半城綠樹半城樓的怡人景色,在邕江北岸的廣西民族博物館內,第11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即將如約而至。來自一衣帶水之地的東盟文化友人帶著和平友好、共同發(fā)展的心愿再次相聚綠城,探索文化合作與發(fā)展的可能。
2000多年前,由廣西合浦始發(fā)南下的“海上絲綢之路”拉開了中華民族與東南亞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序幕。如今,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其中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內容,中國—東盟文化論壇歷經11年風云變化,已然結下碩果。通過論壇的作用,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文化領域達成了共識,為各國間開展豐富而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友誼在文化的浸潤中綿延流長。
高層次對話與合作的平臺
永久落戶于南寧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與東盟一年一度的國際盛事。與博覽會同期舉行的中國—東盟文化論壇脫胎于“中國—東盟文化產業(yè)論壇”,迄今已吸引了2000余名東盟各國乃至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文化官員、學者以及民間有識之士的參與,他們共同探討和分享各國的文化理念和經驗措施,用他們的聲音影響著中國與東盟的文化發(fā)展態(tài)勢。
自創(chuàng)辦以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涉及的領域從文化產業(yè)擴展到文化藝術、非遺保護,從公共文化服務到文化人力資源培訓,并在藝術創(chuàng)造、文化遺產、文化人才、節(jié)慶活動等多個領域拓展了中國與東盟的對話與合作的空間,也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在人文領域事務高層次的交流平臺。此外,東盟秘書處、東盟基金會、中國—東盟中心等國際機構力量的注入也讓論壇進一步邁向國際舞臺。
“這個論壇深受中國與東盟文化人士的歡迎,他們能夠交流思想、分享經驗,同時把視角和眼光帶入中國—東盟文化合作的對話當中。”菲律賓駐華大使艾爾琳達·巴西里奧高度評價論壇的作用和價值。
經過用心耕耘,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中國與東盟文化領域已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通過一系列磋商對話,中國和東盟各國相繼簽署了《南寧宣言》、《中國—東盟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東盟文化產業(yè)互動計劃》等文件;提出了提升中國—東盟公共文化服務的《東亞圖書館南寧倡議》和國際合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聯合申報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吁;編印了共享文化藝術資源的《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產論文集》、《中國—東盟主要國際性藝術節(jié)名錄》。2013年,中國—東盟文化論壇獲得了中國—東盟博覽會“品牌論壇”的稱號。
“走出去”“請進來”展示八桂文化
借助中國—東盟文化論壇這個平臺,中國與東盟從官方到民間,在演藝、文化產業(yè)、節(jié)慶會展、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旅游和文化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開展了深入而頻繁的合作,文化交流領域不斷擴大。
上世紀60年代,電影《劉三姐》引發(fā)的風潮曾經席卷東南亞。前不久,彩調歌舞劇《劉三姐》再次把這股熱潮帶到了泰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所到之處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在柬埔寨金邊的演出門票更是在一天之內全部售罄。
“這是我看過的最接地氣的新春晚會之一。”今年春節(jié)期間,新加坡市民許博林觀看了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歡樂春節(jié)——壯風桂韻中華情”文藝演出后說,這場演出既充滿了傳統(tǒng)新年的特色,又融合了新加坡文化與廣西少數民族風情。
廣西與東盟地緣近、人緣親、民風通、聯系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廳廳長黃宇表示:“廣西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和對東盟開放的前沿窗口,在中國對外開放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廣西加快發(fā)展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廣西與東盟文化交流合作有更加廣闊的空間,更燦爛的前景。”
近年來,廣西積極探索,已成功搭建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海外“歡樂春節(jié)”、承接重大建交展演和共建中國文化中心五大廣西與東盟文化交流“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平臺,并逐步形成了科學高效的對外文化輸出體系。據悉,“十二五”期間,為推進中國與東盟的文化合作,廣西累計完成重點文化交流合作項目40余個,開展海外“歡樂春節(jié)”展演、海外“中國廣西文化年”等文化交流活動近300起,涵蓋文藝演出、文化展覽、人員互訪、培訓講座等多個領域。
友誼之河綿延流長
今年6月,南寧迎來第5屆中國—東盟音樂周。7天時間,22場精品音樂會、3場各國音樂專家高峰論壇、6場大師班講座悉數上演,構建了一條中國與東盟各國民間交流的藝術“絲綢之路”。
攝影家胡兵曾說:“絲綢之路不僅是貿易之路,也是友誼的紐帶。”馬來西亞旅游與文化部國際關系司(文化)副司長拿督楊有恒表示:“文化領域的合作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的伙伴關系,促進了地區(qū)的繁榮。通過舉行一系列文化活動讓中國和東盟的關系在互利互惠之中取得更大的發(fā)展。”文化交流活動和機制不僅為中國與東盟的人民帶來豐富的文化享受,更成為雙方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例如,與越南海陸均相鄰的防城港市,每年邀請越南友人參加青年大聯歡、海上龍舟節(jié)、元宵足球友誼賽已成為慣例。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為800多家中外企業(yè)提供了展示各自國家文化形象、非遺、出版物、電影電視等文化產品的平臺。“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成為各國中職、高校的藝術類學生展示風采的重要窗口。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正如東盟秘書處助理秘書長、文化信息處主任阮奇英所說,文化正成為東盟區(qū)域發(fā)展的新的驅動力。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