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指出,人類歷史的第一個活動是滿足衣食住行的需要。這當然并不意味著衣食住行是人類活動的所有內容。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把對飲食口腹之欲的追求當作人生的價值追求,沉迷于酒桌飯局,樂得乎一醉方休,相互援引,隔日買醉,儼然助推起一種無處不在的“酒桌文化”。任由這種低劣文化蔓延,其害處不一而足。
酒是文明的產物,這種以糧食原料做成的飲料源遠流長,已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酒助人興,酒壯人膽,演繹出多少動人的文化故事、英雄詩篇。但是,酒畢竟是一種酒精飲料,對人的神智具有麻醉作用,多飲傷身甚至致命,因此限酒、戒酒的文化也同樣古老?!稇?zhàn)國策》中說:“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孟子·離婁》中說:“禹惡旨酒而好善言。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大禹清醒地認識到飲酒會迷亂人的本性,荒廢國家的事業(yè),危害極大。周公懷著與大禹一樣的心,追念著前代圣王的事業(yè),思念著如何讓廣大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周公為此夜以繼日,坐以待旦,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還何暇能飲酒作樂,放縱自己呢?遠古時代的賢德君王們,他們之所以認為飲酒作樂有害國家事業(yè),就在于他們心中裝著百姓的疾苦,時刻以事業(yè)的成敗興亡為念。反觀那些縱情揮霍于酒池肉林的暴君惡主,他們只顧自己的享樂,恣意盤剝民脂民膏,最終難免被人民所唾棄。
國家如此,對個人生活而言同樣要保持警惕。一些“酒桌文化”的倡導者,動輒邀三喝四,人越多越好,臺面越大越好,最好有佳人相伴,方可興味盎然。迷戀酒桌的人,總會振振有詞地強調他們弘揚的是酒文化,謅幾句順口溜,加幾段小段子,佐證飲酒的妙處,助推醉酒的在理,于是在軟硬兼施中,很多人都附和、哄鬧,昏昏然半斤一斤,朦朦朧人間天上。日常生活中,被這種文化攜裹,甘愿沉淪者有之,痛苦不堪者亦有之。如若到此為止,嘆一嘆意志薄弱,怒一怒自損身體,也就罷了。怕的是有的人還借助酒桌,敞開江湖本色,張揚匪氣精神,在“大哥”“老弟”的話語環(huán)境中,籠絡人心,結黨營私。一些黨員干部,身居公職或者位高權重,一旦涉足其中,損害的不只是自己的身心道德,還有政府的形象、黨的威信。在中央八項規(guī)定頒布之前,很多官員醉死于酒桌,就充分說明貪酒者的本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八項規(guī)定,以及當前各級政府對“酒桌文化”的治理,把廣大干部從酒桌上解放出來,不僅是對他們身體的愛護,更是幫助嗜酒者戒除酒色,保持旺盛的精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最好的狀態(tài)。一個人只有保持清醒的狀態(tài),才能夠履行正常的工作,過上平靜的生活。心動神狂之人,很難在工作崗位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安定的心態(tài),自然也就難以貢獻于社會和國家。孟子說:“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后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一個真正的成功者,是絕不會把對酒色的追求、荒淫的享受、物欲的無度作為自己人生目標的。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