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梧林古大厝屋脊上的立體獅雕
古城民居屋脊石敢當
蘇夫人姑廟屋脊福獅
閩南建筑內部屋梁上的金獅造型
晉江梧林村洋樓頂部福獅雕塑
泉州一寺廟屋頂福獅剪瓷造型
泉州古建筑常見的屋頂福獅配飾
石敢當與風獅爺,在民居建筑中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裝飾物。漢元帝時期的《急就章》一書中曾對石敢當做如下解釋:“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這或許與石頭質地堅實不易腐朽有關,故古人認為石頭能抵擋不祥,有敢于擔當之正氣。
泉州一帶,在小巷口對面墻下端,或小巷內拐彎的住宅墻角處,或在丁字路口對直路的住宅外墻面,常立有一塊長方形鐫刻著“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的石碑,在一些厝宅外大門邊,也常??梢娭魅思伊⒁蛔鹗{。泉州民居建筑配置的小石獅雕刻姿勢有立有蹲、有大有小,形態(tài)不同,或憨態(tài)可掬,或盡顯威武,而且占據(jù)大門外邊、山墻下和小巷交叉處較明顯的位置。
民間傳說石敢當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xiāng)鄰都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應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當于沖處。古人認為小巷筆直狀如一支箭射出,會破壞所謂巷內民居的“風水”“命脈”,因而設也。
路邊門前的石敢當和風獅爺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不經意之間觀賞一眼。而屋頂上的“福獅”風采,就需要抬頭探尋,方可一見。
在泉州民居主要廳堂最高厝脊中間,有不少以“風獅爺”形象出現(xiàn)的飾物,過去常用陶瓷燒制,古人寄望其能震懾無常天氣中出現(xiàn)的妖風、災殃。古代民間流傳一種說法,這些小小的象征吉祥寓意的福獅“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其蘊含著深奧的宇宙哲理和無窮的魅力。時至今日,民間對它仍有好感,將其作為寓意安居樂業(yè)、子孫平安、興旺發(fā)達的吉祥物。
據(j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泉州市古建筑公司董事長蔣欽全介紹,閩南傳統(tǒng)建筑中的廳堂等主要建筑物的正脊,一般不分段,稱“一條龍”。官紳大厝及宮廟祠堂在屋頂燕尾脊上常常用“吻獸”作為裝飾。吻獸陶制,呈灰黑色,立在脊端,稱“龍吻”“龍隱”。而一些民居正脊正中也有“鎮(zhèn)風獅”,亦陶制,這“鎮(zhèn)風獅”寓意辟邪、鎮(zhèn)風,以及祈求吉祥?,F(xiàn)代人一般將“石敢當”“小石獅”“風獅爺”作為一種雕刻藝術品,作為觀賞和配景裝飾運用在民居建筑中。
此外,閩南古建筑上的一種“剪粘”(又稱為“堆剪”“剪花”“貼瓷花”)裝飾工藝中,也常有風獅爺?shù)男蜗蟪霈F(xiàn)。剪粘多安置于視覺焦點,有的是在屋頂上,有的是在墻上。屋頂?shù)恼?、脊堵、脊頭、規(guī)帶、串角、排仔頭、升頸腳、印斗等位置,是剪粘裝飾的重點。閩南一些地區(qū)會在建筑的印斗部位安置倒爬獅、龍首、鰲魚、獅子等剪粘物,起到裝飾作用。
時過境遷,這些小福獅不僅是一種藝術存在,也成為了解古代民俗的重要史料。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