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們參觀惠女風情園
昨日,參加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的嘉賓深入惠安,開啟一場特別的非遺之旅。
走進位于崇武鎮(zhèn)大岞村的惠女風情園,嘉賓們不僅欣賞漁村風光,還與身著傳統(tǒng)惠安女服飾的惠安女不期而遇。從潮樂水關開始,嘉賓們穿越這座現存最小的古城門,探索古城內的紅磚古厝、青石板路,觀看激烈有趣的漁家角力非遺項目,品嘗閩南傳統(tǒng)特色小吃崇武魚卷,一起見證時光的變遷。“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泉州的非遺是融入現代生活的,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省武漢市文旅局非遺處一級調研員王建軍說,泉州非遺種類多且齊全,特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非遺的整體性保護、生態(tài)性保護做得非常好,活態(tài)傳承讓文化遺產與人間煙火相得益彰,值得全國人民來“打卡”、來學習。
當天下午,嘉賓們來到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傳習所。這棟富有閩南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的6層樓房,從外觀到內設都在集中展示、推介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據傳習所負責人、“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蔣欽全介紹,2016年,他在家鄉(xiāng)擇址修建“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傳習所”,招收有志于閩南傳統(tǒng)建筑技藝的人才。“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是一項傳承千年的珍貴技藝,不能在我們這輩人手上斷了,希望能有更多人來了解學習。”
蔣欽全的匠心與堅守,令嘉賓們十分感動。“多元傳統(tǒng)文化是營造技藝體系的重要內涵,也是研習與傳承中的必修課。”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胡柏說,泉州非遺傳承人保持著精雕細琢、敬業(yè)奉獻的“工匠精神”,數十年如一日地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非常令人佩服。
隨后,嘉賓們前往雕藝文創(chuàng)園,了解惠雕文化,感受“世界石雕之都”的魅力;參觀堯記醬道,品味醇香醬油,了解惠安醬油釀造技藝。“此前在網上了解泉州非遺,和這次來到現場了解,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非常震撼,不僅感受到泉州匠人匠心的古老技藝、民俗藝術,也現場體驗惠女風情與閩南文化傳統(tǒng)技藝的獨特魅力。”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二級調研員謝險峰說。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