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崇武自古游人多,未到大岞不敢說”,這是流傳在崇武當(dāng)?shù)氐拿裰V。崇武是中國東南海疆門戶,大岞位于崇武半島最東端,三面臨海,雙峰兀立,小島嶼如珍珠般散落四周,海國風(fēng)光美不勝收,更有歷代崖刻古韻猶存。新春之際,趁著天氣晴朗,惠安縣文保中心副主任陳婷玲一行從崇武古城東城門沿著海岸線一路東行,來到傳說中的大岞雙峰虎豹關(guān)探尋古人留在崖刻詩文中的足跡并撰寫此文。泉州晚報予以刊登,以饗讀者。
龍喉巖遠(yuǎn)景
龍喉崖刻 領(lǐng)略海疆風(fēng)云變幻
大岞有兩座山峰:東峰叫東岞山,西峰叫西岞山,合稱大岞山,兩峰之間夾著簸箕灣,從空中俯瞰,就像龍頭張著嘴巴在吸水。西岞山半山腰也有幾塊巨石,堆疊成龍頭模樣,凹陷處就像大張著的龍嘴,人稱龍喉巖。據(jù)說,在清明前后,站在山下簸箕灣,有時能看到龍嘴處吐出煙霧,當(dāng)?shù)厝艘源伺袛嗵鞖狻_@是岞山八景之首:龍喉吼煙。
龍喉巖四周石壁上分布著十幾處明清摩崖題刻,細(xì)讀崖刻內(nèi)容,能感受到當(dāng)年海疆風(fēng)云變幻和古人的喜怒哀樂。
崇武首個進(jìn)士題刻
龍嘴處刻有“龍喉”二字,字徑寬達(dá)半米,兩旁刻著對聯(lián)“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zhèn)天池。”左側(cè)落款“卓峰戴一俊”。
“龍喉”二字字徑寬達(dá)半米
戴一俊號卓峰,惠安崇武人,22歲中舉人,23歲中進(jìn)士,是崇武第一個考中進(jìn)士的才子。他當(dāng)過南京刑部主事、浙江溫州知州、廣東按察司副使,后得罪上司,被貶為廣東雷州知州,便以母親老邁需要奉養(yǎng)為由辭官歸里,隱居在縣城西郊的一片瓦山,時常和好友吳天成等人唱和賦詩,在石壁上留下多處摩崖詩刻。崇武古城周邊和大岞山也留下很多他的題刻。
龍喉巖丁一中、歐陽樞題刻
泉州郡丞等六首詩刻
明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倭寇侵?jǐn)_福建沿海,泉州衛(wèi)都指揮歐陽樞率軍追擊,在大岞海面擒斬倭寇一名?!冻缥渌侵尽酚休d:“及孫(祖)繼芳,隆慶三年四月跟指揮歐陽樞大岞擒斬倭,功升正千戶。”同年秋,泉州郡丞丁一中與歐陽樞等人督師崇武,在大岞山龍喉巖崖壁間留下詩刻六首。其中有丁一中詠懷七律二首——
“秋日督師崇武城,登岞山龍巖觀海作:
海宇新逢瘴霧收,余氛猶事運(yùn)前籌。長風(fēng)直破鯨鯢浪,逸興閑過鷗鷺洲。細(xì)柳已能閑遠(yuǎn)略,群英亦解抱先憂。滄溟萬里平如掌,蓬島相攜駕鶴游。
鼓角殷殷碧海灣,旌旗飛渡萬重山。孤城三面魚龍窟,大岞雙峰虎豹關(guān)。地脈西來盤勝概,天聲東玄控諸蠻。振衣坐俯滄波渺,又共儒生色笑閑。
——時大明隆慶己巳,奉政大夫、溫陵郡丞、前司徒郎、丹陽少鶴丁一中書,同游者:昭勇將軍歐陽樞,庠生呂旦、張文德、文靜、張時春、申昂、連其輝、何沂、汪有泮、劉儼、林藩也。”
后面是歐陽樞唱和詩二首——
“霜濤乍落雨初收,陴卒新停五夜籌。云擁陣蛇來海徼,風(fēng)吹皋鶴到滄洲。為憐民命紆神略,暫借山行緩國憂。露冕逍遙文士滿,抽毫立馬喜同游。
旌旄移駐海東灣,結(jié)駟來登郭外山。絕島此時應(yīng)盡款,孤城終夜可無關(guān)。石容擘地分雙嶠,海色橫天限百蠻。叨上龍巖聞郢曲,夕陽樽酒意閑閑。——武榮新田歐陽樞 次韻”
接著是崇武詩人黃吾野和詩二首——
“秋日奉陪都閫歐陽新田先生集諸彥登龍喉巖,用丁仁守韻二首:
海天南望戰(zhàn)塵收,漠漠平沙罷唱籌。漁艇已鳴煙外櫓,農(nóng)人又住水邊洲。登臨好盡千巖勝,潦倒寧知百歲憂。況是將軍今□□(注:空格為原刻缺字或殘損,下同),一時文藻忝名游。
十年避亂別江灣,不道清游更此山。野寺長風(fēng)吹古瓦,海門驚浪破重關(guān)。石間龍氣過腥雨,天外禽言絕島蠻。鄉(xiāng)國升平歸思切,釣磯應(yīng)伴白鷗閑。
——邑人黃克晦”
丁一中詩文里體現(xiàn)了海疆靖平的喜悅之情,其中“孤城三面魚龍窟,大岞雙峰虎豹關(guān)。”形象描繪出大岞的地形特點,成為傳世名句。黃克晦,號吾野,崇武人,素有“詩、書、畫”三絕才名,為避倭患曾離開家鄉(xiāng)十年,他在和詩中表達(dá)了希望家國升平,可以閑釣伴白鷗的心情。
惠安縣令等五首詩刻
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惠安縣令蘇光漢與崇武所千戶胡熊、錢際昌、祖繼芳、徐夢陽同游大岞時留下詩賦五首。
“六月朔二日驃騎將軍胡、祖、錢、徐邀飲大岞山中:
虛籟堪銷暑,羽林萬騎云;石屏天外立,清磬谷中聞。抱酒臨風(fēng)詠,談玄徹夜分。升年空浪跡,何以□明□。——萬歷丁亥歲嶺南□霞蘇光漢書
歲季夏月,偕同儕諸君從惠安邑長蘇公游岞山,是日天晴海晏,禾稼極目,因思古人遺愛之存也,用次前韻以志事云:
駘蕩驅(qū)殘暑,羽旄映曉云。天清山色媚,潮漲浪聲聞。樽且?guī)r邊酌,黍禾隴上分。愿言留信□,□國長思君。——靖川胡熊
停驂避□暑,王節(jié)□封□。水色連天近,潮聲動地聞。河陽憑石望,雨露泛卮分。對話□鷗侶,□□頌使君。——鎮(zhèn)州錢際昌次韻
雙鳥飛來處,峰高倚碧云。駕海龍噓氣,橫宵鐘遠(yuǎn)聞。目極三千界,澤流幾萬□。欣欣周道側(cè),南山柷使君。——鼎山祖繼芳
龍門極目際,江色凈涵云。飛鳥從天至,□纓隔水聞。紉蘭承珮委,倚玉惜衣分。為報□牟政,自來頌使君。——鐘岳徐夢陽次韻”
何喬遠(yuǎn)父子等五首詩刻
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崇武所千戶黃懋絢、徐夢陽等人同泉州史學(xué)名家何喬遠(yuǎn)、何九云父子在大岞山游玩時留下五首詩刻。
“萬歷甲寅秋日,千戶侯黃懋絢、徐夢陽、祖燫、朱孔陽、胡埏偕予喬遠(yuǎn),與溫如珙、如□、許日都、史延鼎、陳敬法,并客李廷倬,門生祖烻、兒九云游龍喉山同賦:
雕龍自古推騶奭,天下善畫名所翁。岞崿如何有此石,掀張直擬排高空。神姿全具唇喉吻,生態(tài)久飽云雷風(fēng)。便傾海水凈洗滌,就中澆酒開吾胸。——何喬遠(yuǎn)
岞山□礡何崔嵬,龍喉中擘滄溟間。飛濤白畫海門動,秋空黑月鯨魚哀?!鯇⒋道藫u崖壁,倏然卷雪乘風(fēng)雷。臨流極目不能去,眼前汗漫橫九垓。——溫如珙
神物何來壓海頭,云根怪觸老龍喉。雄如吸浪吞將盡,宛似銜珠吐未收。遠(yuǎn)岸風(fēng)雷晴亦雨,層崖冰雪夏疑秋?!酢酢酢趿羧撸杜c千年紀(jì)勝游。——許日都
神物何年躍海陬,荒唐蛻角岞山頭。吐珠浴水晶光動,噓氣成云宿霧收。苔色沒根疑點畫,潮聲卷沫當(dāng)□狹。坐中半是攀龍客,更□嬰鱗共狎游。——祖烻
何年八部此來游,露齶掀髯鎮(zhèn)海頭。似吸滄波求果腹,欲依水調(diào)引吟喉。永無玄血腥余戰(zhàn),雅許明珠睡里收。日暮裴徊新月上,一天涼色滿瀛州。——何九云”
詩刻附近還有何喬遠(yuǎn)所題“龍喉山”,楷書豎寫,字徑半米寬。兩側(cè)落款“南宮何喬遠(yuǎn)題”“李嵩召工刻”。何喬遠(yuǎn),字穉孝,號匪莪,晚號鏡山,泉州人,明末史學(xué)家,著有《閩書》《名山藏》《鏡山全集》等傳世。
“小其海,大我觀”清詩題刻
龍喉巖龍嘴附近刻有一首清乾隆五十六年題詩:“小其海,大我觀,勺彼少許落墨盤。題龍壁,倚云天,愿此萬古安桑田。”行書豎排,左側(cè)有落款“乾隆辛亥楊登□”。
這些龍喉巖題刻見證了大岞山悠久的歷史。1958年考古發(fā)現(xiàn)龍喉巖背后的山坡上有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石刀、石錛、陶器碎片和食用過拋棄的蛤蜊殼,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生活,他們?yōu)I海而居,資食于海。
大岞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與龍喉巖
獅石晚照 氣象萬千
從龍喉巖往北走兩公里,可以看到岞山八景的另外一景:獅石晚照。山巔幾塊天然巨石堆疊,形如獅頭,嘴部平坦開闊,可容數(shù)十人坐臥。站在臺上俯瞰,峭壁之下便是海灘,青嶼、白嶼、東礁、赤礁等小島環(huán)繞周圍,玲瓏可愛。每當(dāng)夕陽斜照,臺上耀玉鋪金,遙望海面,漁帆點點,氣象萬千,真如蓬萊仙島。聽聞當(dāng)?shù)厝苏f,明末鄭成功曾在此操練海軍,起南風(fēng)時,他在獅石臺一聲令下,海面上所有戰(zhàn)船都聽得到他的號令。
獅石臺
獅石臺上有兩處行書題刻“獅石臺”和“人間蓬島”,字徑寬達(dá)半米,書法遒美,“人間蓬島”落款“賜進(jìn)士廣東按察司副使邑人戴一俊”。戴卓峰經(jīng)常到龍喉巖和獅石臺游玩,寫過“獨上獅臺俯碧淵,倏然鶴髦挾飛仙。波聲吼怒偏搖地,石勢獰猙欲擘天。”形容獅石臺的怪石猙獰,確如仰天怒吼的雄獅。
玉磬傳音
玉磬傳音 聲聞數(shù)里
從獅石臺西行下山,沿途又有多處天然石景,最特別的是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石鐘石鼓的地方,也是岞山八景之一:玉磬傳音。找到那塊瓦狀的大石頭,拿起石子敲打上面的凹坑,可以聽到“鏗鏗鏗”的聲音,余音不絕。確如石頭上何喬遠(yuǎn)題刻“韻同浮磬”形容的一樣,聲如鐘磬,非常特別?!痘莅部h志》記載大岞山“山多怪石,有如鐘磬者,扣之聲聞數(shù)里。”夜深人靜之時用工具敲擊石鐘,說不定山下的人都能聽到。
大岞山奇石
大岞礁石
石鐘附近還有一處題刻,中刻楷書“石鐘”二字,兩側(cè)有落款“抑齋愷來擊之其音清以洪 時庚戌六月朔”“秋七月西郭偉書石”。“石鐘”二字出自崇武人林偉之手?!冻缥渌侵?middot;隱逸》記載:林偉,號西郭,為人胸懷灑落,晚年隱居不仕,每日與老友琴棋對飲為樂。擅寫楷書,府城和縣邑遺留多處他寫的石刻,書法堪稱一絕。他與李愷在秋高氣爽之時,來大岞山游玩,感嘆石鐘的神奇,留下游記。李愷,號抑齋,明代惠安進(jìn)士,曾任廣東番禺縣令、湖廣按察司副使。他為人慷慨磊落,不僅主動捐地建惠安縣城以防御倭寇,并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來犯時,率眾抵御倭寇,保全了惠安縣城,受到朝廷旌表。
崖刻“石鐘”
“楚人蕭繼美來游大岞,盤旋石間,望大海一笑而還。”明代知縣蕭繼美、文人墨客常來大岞山游玩。大岞不僅有原生態(tài)的野海,有奇形怪狀的山石,還有穿著獨特的惠安女。天朗氣清之際,不妨學(xué)學(xué)古代文人墨客,奔赴山海大岞,品嘗漁鄉(xiāng)海味,感受惠女風(fēng)情。
責(zé)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