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宋船隨船出土物共計14類69項,揭開了宋代航運貿(mào)易和海員隨船生活的日常,曾經(jīng)縱橫四海的航海重器重新歸來。
它從哪里來?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對于泉州灣宋船的考古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一艘來自700多年前的宋代海船,但對沉沒的絕對時間和原因,學界一直有不同的聲音。
1978年12月,《泉州灣宋代海船發(fā)掘報告》油印本出版,1987年《泉州灣宋代海船發(fā)掘與研究》系統(tǒng)性披露泉州灣宋代海船發(fā)掘報告與相關(guān)研究論著,成為研究泉州灣宋船的基礎(chǔ)性資料。
在此基礎(chǔ)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高華,泉州文史學家陳泗東以及泉州市鯉城文史學會執(zhí)行會長林建強等專家學者,對這艘宋船何時、因何原因沉沒于泉州灣,均提出了不同的論述觀點。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副館長林瀚說,泉州灣宋代海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型傳統(tǒng)木帆船的考古發(fā)掘,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已出土的唯一一艘由海外返航的中國海船。在過去50年中,我國海域相繼發(fā)現(xiàn)許多古代沉船,考古研究也取得顯著成果。泉州灣宋代海船的考古發(fā)掘,無論是對于海外貿(mào)易史,還是古代舟船史,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對于提升中國人的海洋文化自信有著極大的文物價值。
泉州古船發(fā)掘現(xiàn)場出土物
斷代:海船于南宋年間沉沒
《泉州灣宋代海舶發(fā)掘報告》指出:出土海船的長寬比小、底尖、尾方的造型和多隔艙、多欖桿、多重板的結(jié)構(gòu),正是我國宋代海船的特征。這艘曾見證了東方第一大港的古船,保留著古代木帆船造船工藝的醇熟技藝。7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泉州人建造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木帆船,并駕馭它揚帆遠航,聯(lián)結(jié)四海。
竹篾
船釘
釘孔殘跡
船隔板連接法
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對于泉州灣宋船的斷代,學者們有較為一致的看法,根據(jù)船艙出土的香料藥物、陶瓷器、銅錢、木牌本簽和印刷品殘片等遺物,特別是船艙出土的銅錢,除少數(shù)是唐錢外,其余全是宋錢,沒有元代或元以后的銅錢,表明這是一艘來自700多年前的宋代海船。
銅錢
發(fā)掘報告提及,在船艙出士的錢中,年號最晚的是二枚“威淳元寶”,背文一為“五”字,一為“七”字。據(jù)《中國貨幣史》載:“度宗在咸淳年間(1265-1274年),鑄有‘咸淳元寶’,有小平和折二兩種。背文自元年至八年……九年、十年大概沒有鑄錢”。這就說明海船沉沒年代是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以后。這一年正是宋末抗元名將張世杰率兵圍攻泉州之役的前六年,沉船中有此戰(zhàn)役之前鑄造的錢幣是很自然的。
歸因:毀于宋末元初的兵火
對于這艘船為何沉沒在此,學界普遍認為這是一艘在戰(zhàn)亂中被毀壞的商船。在沉沒的絕對時間上,學者經(jīng)卻有不同的聲音。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高華分析認為,這艘海船只能是毀于宋末元初的兵火。他認為,每年六、七、八三個月,是海船進泉州港的季節(jié)。宋末抗元名將張世杰圍攻泉州的月份,正是海南商船進泉州港的時候……海船中出土的四干多斤(二噸多)香料木,應是這艘商船尚未售出去的貨物,泉州灣出土的這艘海船,很可能就是蒲壽庚降元后出海的。
檳榔
象棋子
成捆的香料
水銀
泉州文史學家陳泗東的研究結(jié)論,在沉船時間上與陳高華的認知一致。但在為何沉船的分析方面,則有較大不同。他的看法是:1277年宋末抗元名將張世杰圍攻泉州的七月至九月的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有一艘從四、五、六月份趁南風歸程的遠洋海船,抵達后渚港,貨物部份起卸,突遇戰(zhàn)事爆發(fā),舶商及船員各自星散逃命,船只處于無人狀態(tài),船上之物于是受到軍隊及當?shù)厝说穆咏?,再遇秋季臺風大水,或海潮大作,無人管理之船顛簸而沉。他進一步推論說,南宋景炎二年即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的七月份,極可能是后渚港宋代海船沉沒的絕對時間。
小口瓶
乳香
椰子殼
綜上可見,咸淳八年、九年、十年(德佑元年)、德佑二年(景炎元年)回航泉州的話,大概乘四月開始的東南季風而來,五月起已陸陸續(xù)續(xù)有船到港,泉州港還是安全的,不需要毀船或棄船。但如果是景炎二年(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回港的話,則有可能在售賣貨物的過程中,遇到張世杰領(lǐng)宋兵攻打泉州之事。
泉州市鯉城文史學會執(zhí)行會長林建強認為,泉州商舶出海的月份,參考九日山祈風石刻,淳熙十五年(1188年)林枅等祈風石刻的冬十月,較晚為冬十一月下旬祈風遣舶,而蒲壽庚是德佑二年十二月與知州田貞子以城降于元,該船在此之后才啟程遠航的可能性有疑慮。
綜合比對論證后,林建強得出的結(jié)論認為,德佑二年十一月這艘海舶已離開泉州,來年夏天回港售貨未完,遇兵火而不得已毀船或棄船,最后沉沒于泉州家門口的港灣。
以上供圖均來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相關(guān)研究史料及結(jié)論參考泉州市鯉城文史學會執(zhí)行會長林建強《泉州灣宋代海船若干問題綜述》,特此致謝!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