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公山傳說將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有機地融為一體,既贊揚真、善、美,又鞭撻假、惡、丑,承載著閩南文化陶冶情趣和教化的作用。“出米巖”上有一處5厘米環(huán)徑的孔穴。相傳五代時期,何氏九仙施展法術奪了貪官的庫糧,儲藏于此,每日自動出米,供僧侶、香客食用。后來有一個貪心和尚,想多得米糧,便用鋼釬打鑿出米孔,結果鋼釬被石頭鉗住,出米孔從此被封住了。獅峰山頭上有兩處巖石像兩只伸出頭顱的烏龜,傳說是附近烏潭的千年老龜專注聽九仙傳經,久而久之坐化了。后人稱之為“雙龜聽法”。最為人稱道的是,仙公山是閩南著名的祈夢勝地。有些傳說還與泉州的歷史名人相聯(lián)系,變真變幻,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仙公山的“洗心亭”,反映民族英雄鄭成功從戎前“半天子游山”的故事;豐山洞懸掛清朝大學士李光地所書“真神仙也”的匾額,透射出漢字的奧妙和仙機的魅力,使人感受到泉州人對本地名人出仕前經歷的眷愛之情;仙公要羅倫“回去江西中狀元”的傳說,為這位后來出任明代福建市舶司副提舉、為泉州教育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名人披上一層傳奇的色彩,表明了泉州人對歷代流寓泉州的名宦賢士的人品、學識的敬仰和愛慕之情;“功名在掌中”的傳說,雖然同樣是印證夢境,但是由此產生對掌中木偶戲由來的一種說法,也可以看出泉州人對木偶藝術鐘愛有加。
目前已匯編成冊的仙公山傳說達56個。這些傳說發(fā)生在仙公山這一特定地點,以泉州的歷史文化,包括真實的歷史名人經歷為背景,是歷代泉州地區(qū)社會生態(tài)的一種反映,是泉州的一筆寶貴的文化資源。
來源:海峽文創(chuàng)網 責任編輯: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