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鄭和下西洋的出發(fā)地之一。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于永樂十五年(1417年)曾到泉州靈山圣墓行香,到天妃宮祈求媽祖保佑航海平安,并奏修泉州等地天妃宮。
泉州海外交通發(fā)達,有一批熟悉西洋航路的航海技術(shù)人員和修造海船的匠師,民眾熟悉阿拉伯、南洋等地情況。當時有多少泉州人追隨鄭和下西洋?如今我們只能隔著歷史煙波辨認600年前的身影。
阿拉伯巨商后代蒲和日
世居泉州的阿拉伯僑民——蒲壽庚家族是宋末入華的阿拉伯巨商,航海世家,熟知海外事務(wù)。可是蒲壽庚(元朝福建行省參知政事、市舶司)曾助元滅宋,明太祖嚴令禁止啟用此類色目遺民。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迫切需要熟知東非航線的專家。鄭和不拘一格,啟用蒲壽庚的后人蒲和日,加盟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出海前,鄭和親自到泉州靈山圣墓行香。為此,蒲和日立《鄭和行香碑》,上書“欽差總兵太監(jiān)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干,永樂十五年于此行香,望靈圣庇佑”。返航歸國后,蒲和日還因此曾被加封為泉州衛(wèi)鎮(zhèn)撫,并負責管理靈山伊斯蘭圣墓。
來源:泉州網(wǎng) 責任編輯: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