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三號陵出土的琉璃套獸
7日,來自寧夏的“賀蘭山的記憶——西夏陵出土文物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出,西夏陵區(qū)管理處還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贈送西夏文書法作品“山海情一家親”。
11至13世紀,黨項族以寧夏一帶為核心,建立西夏政權,都興慶府(今銀川市),歷經十帝,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西夏文明。西夏崇佛尚禮,有獨特的文字和多元融合的藝術風格。西夏陵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西郊,是西夏皇家陵園所在地,是我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園之一。
西夏王陵的記載最早見于《宋史·夏國傳》,只記載了9座帝陵的埋葬者和陵號。真正揭開西夏陵神秘面紗,從1972年的科學考古發(fā)掘開始。經過長期考古研究,考古工作者確認了9座帝王陵和271座陪葬及小部分陵墓主人身份,并在陵園建筑、規(guī)制、裝飾、布局等方面有重大發(fā)現。從陵墓可以看出,西夏文明糅合漢文化、草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并形成新的風格。
展覽分為西夏歷史、西夏陵的營造、西夏陵出土文物三部分,共展出文物140件,其中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17件,闡釋西夏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形成過程中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現場的大部分文物來自西夏陵考古出土成果。屋脊獸、魔羯、迦陵頻伽等佛國神靈表達了西夏王室對彼岸世界的期待,精巧的建筑構件展現了西夏人民發(fā)達的營造技術,精美的繪畫和石刻體現了西夏文明高超的藝術成就,耀州窯、湖田窯瓷器揭示出西夏與宋、金的密切貿易關系……磚瓦碑雕間盡顯王陵氣派,勾勒了古老西夏的輪廓。
本次展覽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與銀川西夏陵區(qū)管理處、西夏博物館共同舉辦,5月15日結束。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