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化白瓷之獨特,不僅不同于唐宋時代的其它地區(qū)的白瓷,而且也不同于對其有直接影響的景德鎮(zhèn)白瓷。其瓷胎致密,透光度極好,為唐宋以來各窯所不及。這種白瓷燒制成功,除了能恰到好處地掌握火焰氣氛外,與瓷土原料有著密切的關系。唐宋北方的白瓷是用氧化鋁含量較高的粘土燒制的,粘土含助熔物質少,故器胎不夠致密,透光度較差,而德化白瓷則用氧化硅含量較高的瓷土制成,再加之對原料處理的極為精細,瓷土內氧化鉀含量高達6%,燒成后玻璃相較多,因而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別良好。釉質方面,北方唐宋白瓷釉泛淡黃色,元明時代景德鎮(zhèn)的白瓷白中略微泛青,與德化窯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下釉中隱現(xiàn)粉紅或乳白的純白釉有明顯的差別。德化窯白瓷相對白度在85—100%。這與原料中鈦和鐵含量低有關,也與燒成氣氛的性質有關。瓷石原料與白瓷胎、釉中鐵的含量均低于O.7%,而鈦的含量則在0.4%以下,鉀的含量特別高。北方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鈦、鋁含量比較高,胎中的鐵含量亦較高,燒成時采用氧化氣氛,故呈現(xiàn)白里泛黃的色調。景德鎮(zhèn)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鐵、鈦、鋁的含量適中,燒成時采用還原氣氛,故瓷器呈現(xiàn)白里泛青的色調。
以上對比表明,德化窯白瓷的特征主要取決于當?shù)卮墒?。在燒成溫度和氣氛的掌握與窯爐技術改進相關聯(lián),宋代德化窯燒還原焰。元代兼燒氧化焰,明代主要燒氧化焰,各時期燒成技術的變化正是窯的構造和技術掌握的過程,也是燒成技術提高的表現(xiàn)。
清代德化窯白瓷的生產(chǎn),已經(jīng)改變了明代白瓷雕仙佛和供器為主的局面,而以生產(chǎn)日用器物為主。產(chǎn)品質量與明代相比,已不像明代那樣在釉中微微閃紅,而成“豬油白”色,清代的色澤是釉層略微泛青,與明代相比缺少溫潤的感覺,尤其是清代青花及“德化五彩”的生產(chǎn),德化 窯白瓷進入了衰落時期。
綜上所述,德化窯起源于北宋時期,它的興起不僅是靠當?shù)氐乩項l件,多山區(qū)和丘陵,盛產(chǎn)瓷土、松柴等特殊的制瓷原料和燃料,而且直接受到景德鎮(zhèn)和北方瓷窯的影響,同時在瓷器外銷的刺激下應運興起。碗坪侖窯的上下層給我們提供了德化窯的起源和初步發(fā)展的實物例證。屈斗宮窯的發(fā)掘使我們認識到在宋元之際,德化窯在質量和數(shù)量以及裝飾、窯具、窯爐燒成技術上都有較大的提高與改進,它承上啟下,為明代德化窯進入昌盛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明代中葉終于使德化窯成為全國制瓷業(yè)中具有獨特風格的白瓷品種,并大量的銷往亞洲各地以及遙遠的美洲,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了榮譽,也成為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地友好往來的紐帶。
責任編輯:阮李理